原标题:最优化方法课程设计,最优化方法课程设计案例
导读:
Intro...
新课改下如何实现化学课程设计的最优化
课堂教学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正式演出。在我们看来,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就像一次奇妙而充满未知的旅行,是不可重复的**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新课程的理念是倡导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把握学生的思维跳跃,依循学生的心理认知曲线,随时调整教学进程和教学策略,让学生得以全面的发展。我们认为以下几方面值得注意:
一、备课中的弹性空间要大。首先教师手里要有多个版本的教科书,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源。整体上有自己的主见,写出可以灵活运用的大块简案。我们认为每一次的具体内容不必分毫不差,即使学习同一个内容,不同的学生常常会出现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的独特性,这也许就是学生思维存在障碍的关键所在,也是对化学概念的模糊认识所在。例如:在《燃烧与灭火》一节的教学中,把整堂课的教学改成开放性的探究教学,对燃烧条件分别加以设计。学生分别点燃木棒和玻璃棒来探究燃烧需要可燃物;点燃木块和煤块来探究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正常燃烧的蜡烛和用烧杯倒扣的燃着的蜡烛来探究燃烧需要有空气或氧气的参与。同时对灭火的原理进行探究。但在个性习题演练上,却发现学生在答题的时候,一部分同学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降低着火点”。这说明学生不明确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在教学中强调了这一点以后,学生再回答这类问题,就能正确回答。
当然,对学生熟悉的内容没有必要非得浪费时间设计教学情境。对于教学各环节的或前或后,也应随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而定。
二、教学的设计中要预设一定的情境,要善于从正反两方面为教学带来新的契机。正确的答案能让学生对知识进一步强化巩固,而不完美、不正确甚至是错误的答案从反方向作用于学生的学习与思维,则会使他们对疑难的知识获得更深刻、更完整、更理性的认识。在溶质质量分数一节的教学中,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将5克a物质加入95克水中充分搅拌以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甲学生答:溶质5克,溶剂95克,溶液质量为100克,当然为5%。我没有立刻否定他的答案,而是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几种物质,一种为食盐,一种为胆矾,一种为生石灰。再叫刚才回答问题的学生具体分析将5克食盐、5克胆矾、5克生石灰分别加入95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分别是等于5%、小于5%、大于5%。这时大部分学生已认可甲同学的答案了,接着叫其中认为正确的乙同学上台演示配置这三种溶液。乙同学操作完成后,发现生石灰加入水中明显放热,冷却至室温,溶液仍浑浊。这时学生恍然大悟,5克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大于5克,其在室温下的溶解度小于1克,所以氢氧化钙未溶解完就已饱和,因而出现浑浊。至此学生明确了并不一定是溶解什么就是什么物质的溶液,比如结晶水合物、能与水反应的物质,还需考虑溶液度的限制。这样从头到尾,学生可能在不断出错,每出错一次,学生就会对知识咀嚼、吸收一次。
三、再好的预设与课堂实施之间都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当教学活动不能按预设时,也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乃至放弃预设,创造出新的推动教学动态生成的教学流程。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反思、积累。除此之外,教师要善于化腐朽为神奇、化意外为收获。课堂设计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也是一个师生双方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过程。 a("conten");
什么是衡量课程设计实施及效果的尺度和标尺
课程评价标准是衡量课程设计实施及效果的尺度和标尺。
课程评价传统标准: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课程评价标准,大多是从普通高校继承下来的。那些传统的、大家熟悉而且习以为常的课程评价的传统标准,内容包括什么,这些内容对我们今天的教学还是否适用。我们暂不研究有关的理论,而是先看看目前职业院校中,课程评价工作实际上是怎样实施的。
今天的高职院校对课程教学进行评价的办法,通常是靠督导或同行听课打分。所以,听课者手中打分表上的那些条目,就是在实践中起作用的、实际的“课程评价标准”。
把说课作为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
如何提高学校教学研究活动的质量,一直是学校和教研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说课,作为自讲自评集体研究讨论的形式,有利于发掘教师的特长,发挥集体的优势,形成学习研究的学术气氛,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形式。因此,把说课作为学校教研组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
说课的评比标准:
1、教材分析。
正确说明教材的地位、作用、重点、难点、并参照课本与教学大纲,对教材进行分析与思考。
2、目的分析。
说明在教材分析的基础上,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如何恰当地确定教学目的要求的思考与分析。
3、过程分析。
说明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如何有机结合的安排设计过程的构想。
4、教法分析。
说明教学方法的选择(包括必要的教学手段的利用)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利于最优化地达到教学目的思考与分析。
5、评价分析。
说明教学评价、反馈与调节措施的构想与教学措施的设计。
说课的成果要努力发挥作用:
说课的讨论成果是一笔重要的财富,说课与听课的教师都应该努力把讨论的结果与自己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和风格,不断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