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优化营商环境认识不足,优化营商环境认识不足整改措施
导读:
Intro...
优化营商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三篇
一些同志对优化营商环境认识不深,对经济转型发展信心不足,在经济新常态下,还有许多不适应。有的同志消极怠政,不怕不亲,只怕不清,不敢也不愿深入企业,接触企业家;有的同志用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落实文件,用表态代替行动,实则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矮子;有的同志也到企业转一转,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不解决实际问题。种种表现,归根结底还是作风问题,典型的“中梗阻”,各项政策措施落不到实处,企业的困难问题得不到解决,营商环境得不到优化,我们谈何招商引资?谈何转型升级?谈何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需要我们进一步转变作风,以强烈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入企业,实实在在、真真正正为企业,为投资者排忧解难,遮风挡雨,保驾护航。
二、担当意识不足
哪里发展环境优,服务质量好,投资回报率高,企业就到哪里发展,投资就往哪里集聚。有的企业反映“脸好看、门好进、事难办”,“张三推李四,李四推赵五”,互相推诿扯皮情况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企业反映,能办的拖着办,可办可不办的不给办。遇到问题绕着走、躲着走,下级部门请示工作没有答复、没有音讯、装聋作哑的领导干部还大有人在。简政放权触及部门权力时,抱住法律法规规定说事,“雷池越不得、奶酪动不得”的观念,在一些部门领导思想中根深蒂固。部门派驻窗口人员不符合规定,还存在轮岗、顶岗现象,影响到窗口服务质量的提升,影响了窗口服务的形象。
三、解放思想不够
我们前段时间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整体的营商环境和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主要原因就是我们解放思想不到位,因循守旧,胆子不大,步子不快。我们有的部门提出了“最多跑两次”服务理念,和以前相比确有进步,但是和沿海城市相比,我们的步子落下了。杭州把“最多跑一次”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牛鼻子”,不动产登记已经实现了引领全省的“杭州速度”,投资项目审批实现了全方位优化、全流程提速,商事制度改革实现了“商事登记一张网”,公民个人办事实现了“简化办、一证办、网上办、就近办、全时办”。而我们有的部门还停留在“两集中、两到位”这个最基本的要求上,和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部门实质授权不到位,部门之间工作不协同,部分单位的办事窗口仅仅是“收发室”,办事企业和群众来回跑,多处跑,“两头受理、体外循环”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这样的政务服务谈何营商环境?谈何筑巢引凤?
四、办事效率低下
项目审批难、落地难、推进慢是制约营商环境的一个关键因素。从沿海一些发达地市经验来看,实行并联审批,推出联合审图、联合竣工验收等新举措,从立项到开工,政府投资项目控制在7个月以内,企业投资的项目控制在5个月以内、产业类项目控制在4个月以内,实现总审批周期再提速30%。通过“最多跑一次”改革,实行“一窗通办”,构建“一窗受理、集成办理”新模式,整合各个窗口设立“综合受理窗口”,建立“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跑一个窗口。而我们现在企业建设项目审批还存在部门多、环节多、要求多,加上有些部门执行政策不灵活,导致项目从立项到审批少则半年,多则一年,有的企业办理项目审批手续,从选址批复开始到开工建设用时达两年之久。
优化营商环境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优化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有:企业开办流程繁琐、水电气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人才引进和留用困难。整改措施有:简化企业开办流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和留用力度。
1、企业开办流程繁琐
开办企业是每个企业家创业的第一步。但是,许多地方政府规定的企业开办流程往往过于繁琐,需要提供多种证明文件和办理多种手续,耗费时间和精力。
2、水电气等基础设施不完善
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是企业正常运营的基础,也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方面。然而,在一些地区,这些基础设施的质量和可靠性较差,甚至存在断水、断电、断气等情况,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3、人才引进和留用困难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然而,在一些地区,由于人才引进和留用困难,导致企业缺乏创新能力和发展动力。
4、简化企业开办流程
政府可以优化企业开办流程,减少不必要的证明文件和手续,例如实行“一窗受理、一次办结”模式,企业只需提交一次申请,即可完成全部开办手续。同时,政府可以优化线上办理流程,提高办理效率。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加强水、电、气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高设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政府可以优化设施建设流程,缩短建设周期,提高建设效率。
6、加大人才引进和留用力度
政府可以制定更为优惠的人才政策,提高人才引进和留用的力度。同时,政府可以加强人才培养和培训,提高企业自身的人才素质和能力。